臺灣鮭魚的正名

作者:周以正

臺灣鮭魚的正名 第一頁 臺灣鮭魚的正名 第二頁
臺灣鮭魚的正名 文:周以正 鮭魚屬於冷水性魚類,生長於水溫低於攝氏17度以下的環 境中。原本只是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在分類學上,主要可 以分成兩大家族,一是太平洋鮭屬(Oncorhynchus),分布 於中國東北、日本、韓國、西伯利亞、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 與加州地區的環太平洋水域。另一則為大西洋鮭屬(Salmo), 分布範圍除了太平洋沿岸外,亦可達大西洋與地中海沿岸。現 存南半球的鮭魚包括澳洲、紐西蘭及南美等地,均為因經濟因 素而人為引入。身處亞熱帶的臺灣,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 河川上游,才可找到水溫平均17度以下的水域,理論上應該不 會有鮭魚才對。 然而距今150萬年至1萬5,000年前的更新世,曾有過4至 5次的冰河期,在冰河期時,北半球高緯度區域形成永凍或 是寒漠區,鮭魚於是往南方較溫暖的區域遷徙,溫暖的臺灣遂 成了鮭魚的冰河避難所;再因地殼變動與造山運動等遽變阻礙 了鮭魚北上歸途。歷經40萬年的適應,臺灣鮭演化出獨立的物 種,所以也被稱為是一種「冰河孓遺生物」。與數百萬年來不 斷由外地播遷來臺,受到臺灣好山好水或是環境壓力所孕育出 來的各物種與族群一樣,年深外境若吾境、日久他鄉成故鄉, 定根臺灣產生了新的生命力。 臺灣鮭在被各國學者專家驗明正身之前,早已被泰雅族 人當作桌上的珍饈。1917年,青木赳雄首先在大甲溪上游比 亞南鞍部(今日的思源埡口)附近的梨山社發現臺灣鮭魚, 再由大島正滿與喬登於1919年共同命名為臺灣鱒(Salmo formosanus;Oncorhynchus formosanus)。至1985年, 渡部正雄與林淵霖確認學名為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名稱雖有幾次的更迭, 但是國際學術界咸認為此物種「去臺灣化」稱為「櫻花鉤吻 鮭」,就失去它的獨特性,因為「亞熱帶的臺灣發現有冷水 性的鮭魚」,是當年國際魚類學界的一個重大發現。因此, 這條鮭魚的學名一直跟牠生存的土地—「臺灣」緊密的連在一起。 臺灣鮭雖隸屬鉤吻鮭屬(Oncorhynchus;亦即成熟時上顎會下 勾)或太平洋鮭屬,但臺灣鮭魚性成熟後,公母魚均無鉤吻。此外, 臺灣鮭屬幼體成熟型(neoteny),生活史 中沒有銀化期,終其一生體色無顯著變化,成魚始終保持著與 出生時相同的外型特徵,也因此沒有出現所謂的山櫻的婚姻色。 因此臺灣鮭「既無櫻花、又無鉤吻」。在基因型上,我們也發 現臺灣鮭確為臺灣原生物種,並推測這個物種在臺灣隔離演化 約40萬年。不帶成見的學術正名非常重要。「Oncorhynchus」 在中國被稱為「大麻哈魚屬」,彼等尚稱本物種為「臺灣馬蘇 臺灣鉤吻鮭/臺灣微庫提供 大麻哈魚」; 日本學界則稱呼本物種為臺灣鮭或臺灣鱒。令 人難以理解的是, 國內學界反將本物種去「臺灣化」, 稱為 「櫻花鉤吻鮭」, 如此命名除了導致民眾對本物種錯誤的認 知,更難以突顯本物種在生態學與生物地理學上的重大意義。 因此我們倡言將「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言 簡意賅的正名為「臺灣鮭魚」, 如此更能貼切的反映物種名 字,和其學術地位和研究上的重要性。幾經努力爭取,雪霸國 家公園已於2007 年起將本物種改稱為「臺灣櫻花鉤吻鮭」; 2010 年在本國學者何宣慶和郭金泉的努力下, 世界魚類數 據庫(FishBase) 終於確認本物種學名為Oncorhynchus formosanus,臺灣鉤吻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