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花園

作者:董宜俐

霧峰林家花園 第一頁 霧峰林家花園 第二頁
霧峰林家花園 文:董宜俐 這座占地3甲與板橋林家花園齊名的二級古蹟— 霧峰林家花園,是臺灣現存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大家族 宅院,要不要再花一大筆錢重新修復,答案當然是肯定 的。重新修復,修復工作持續進行到2019年才告完成, 終於恢復原先風貌。 霧峰林家萊園一景/國家教育研究院提供臺灣歷史的小 縮影臺灣史上的大小事件,霧峰林家人幾乎都扮演重要 的角色;他們在軍事、文治和文化上的成就也表現在林 家古宅一百多年的修建。 林家的老祖宗是漳州人林石,他在1747年落腳大里; 因林爽文事件,長孫林甲寅遷居霧峰,草建頂厝、 下厝和草厝。下厝當家林文察手刃殺父仇敵,清朝官府 讓他戴罪立功,帶領鄉勇掃除反清復明的餘波 —小刀會,為了安置鄉勇親信,林文察在草厝左方營建 28個隔間完整的軍區,就是一般人慣稱的「廿八間」。 接著,他又率領「臺勇」跨海深入大陸福建、浙江沿海 一帶,痛擊動搖清朝國本的太平天國,不幸戰死沙場, 清廷追諡太子太保;因此,他在草厝和廿八間興建的三 合院,就被稱為「宮保第」。 林文察的兒子林朝棟繼承父志,同樣驍勇善戰,幫助劉銘 傳打敗侵擾基隆的法軍,贏得中法戰爭的勝利;因此成為 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的左右手,從事「開山撫番」的工作, 賞穿黃馬褂,又取得樟腦專賣權,集權勢和財富於一身, 這是霧峰林家的鼎盛。1890年,林朝棟在宮保第旁營建一 座三落的宴會廳,俗稱「大花廳」,內有全臺第一的大戲臺。 同一時期,林朝棟的叔叔林文欽把頂厝改建為書塾,取名 「蓉鏡齋」,在此教導林家子弟和鄉民子弟漢學。1893年,林 文欽中舉,標誌著霧峰林家從軍事武功轉向文治。這一年,他 以奉養母親為名,在頂厝後面山麓興建江南式園林,取「老萊 子彩衣娛親」的故事,命名為「萊園」;竣成那年,正是臺灣 割讓給日本的那一年—1895年。 林文欽之子林獻堂,在日本統治的50年間,結合在萊園成 立的「櫟社」詩社社友多人,組織「同化會」,延續漢文化, 喚起臺灣知識分子,設立第一所漢人中學(今臺中一中的前 身),並且發起「臺灣議會請願運動」,辦報、出書、演講、 講習以促進臺灣文化進步,喚醒民族意識。 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大花廳」/國家教育研究院提供 景薰樓由頂厝三代耗時近40 年接力完成,是一棟依地勢攀 升的三大落四進合院群。前落是符合風水的左二右三護龍, 中 落像個微型園林,以穿心廊連接廊院,後落以兩層樓和護龍成 為高高在上的獨立主體,以穩重雅致的格局,明確訂出合院群 的中軸線。其門樓上全是上等石材泐刻的當代名家詩文,亭簷 下更集合了無數木雕、彩雕的精緻傑作。 顯赫武功的表徵—宮保第 注入濃厚文人色彩—景薰樓 宮保第是三大落五進的合院群,由林文察、林朝棟父子歷 經40 年修建完成。門前四個青斗抱鼓石是宮保第的地標,歷經 921 大地震仍屹立不搖;第一進「將軍門」,面寬十一開間, 中央三開間是木造的獨立門廳,雕花精美;第二進廳堂懸掛「忠 烈永式」匾, 是1965 年中國國民黨追贈林朝棟之子林祖密, 表彰他襄助國父孫中山先生討袁護法,力抗軍閥;第四進廳堂 供奉林文察牌位。 培育民族精神的重鎮—萊園 萊園是櫟社的發源地和活動中心,其建築更體現傳統園林 總之,林家世代為將、做官、經商,積攢龐大家業,營建 祖宅,臺灣百年歷史大戲,霧峰林家就是主要場景。以下介紹 宮保第、景薰樓和萊園的建築特色。 地震後重建的林家花園,是一棟嶄新的建築物,有人質疑: 「這算不算是古蹟呢?」林家後代子孫林邦珍親自監督整建的 設計、發包和施工,他善用族人的印象和古代書籍的記載, 去 找到當年的建造材料,整修的施工法更是到臺灣、大陸兩地, 實際訪問建築老師傅,修復後的霧峰林家花園,再度展現臺灣 百年古蹟的風華。 霧峰林家花園展新貌 梁啟超與林獻堂:1907 年,林獻堂在日本奈良旅社巧遇梁啟超,林獻堂 不會說北京話,兩人用筆談仍相談甚歡,林接受梁的抗日想法—仿效愛爾 蘭抗英,採柔性革命,以請願代替武裝革命。 梁啟超作客「萊園」:1911 年,梁啟超到萊園作客,寫了多首「萊園雜詠」 詩詞,他的訪臺鼓舞了全臺青年的熱情,也讓霧峰林家花園更加有名。 臺灣文化協會:1921 年,林獻堂和蔣渭水、連溫卿等人在大花廳成立臺 灣文化協會,推行新文化的啟蒙運動。他們辦學校、設書局、組織青年會, 培育新生代的知識分子;發行《臺灣新民報》,成為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 關,提升臺灣的文化水準。 知識加油站 「因地制宜」的特性,讓建物和自然相互借景,創造出連貫一 氣的無限時空。舉例來說,萊園利用搗衣澗引山泉順地勢蜿蜒 流入小習池,再從五桂樓登千步階,攀抵望月峰,就此和九九 連峰的氣勢連成一脈,營造出園林山水名景;木棉橋、五桂樓、 荔枝島、小習池、林氏祖墳、櫟社20 年題名碑都是難得一見的 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