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事件
作者:沙力浪
大分事件
文:沙力浪
拉荷阿雷
這是一個從拉荷阿雷的 Istanda氏族的家族故事,來看影響布農族人生存的「沒收獵槍事件」。拉荷阿雷是布農族郡社群 Istanda氏族人。
拉荷阿雷的祖先跟大部分的布農族袓先一樣,居住在現在的南投縣,主要集中在中央山脈的丹大溪、巒大溪、郡大溪一帶。後來因為人口增加及外來族群的威脅,部分族人陸續跨越中央山脈,來到現今花蓮境內拉庫拉庫溪流域,過著狩獵及農耕的日子。拉荷阿雷的 Istanda氏族越過中央山脈後,來到大分居住。1895年(清光緒 21年),日本領有臺灣。當日本人來到中央山脈拉庫拉庫溪流域,拉荷阿雷對日本人的到來,剛開始可以說是互不侵犯的相處,但是發生了幾件事之後,和睦相處的日子從此改觀。
著獵槍在山林中狩獵,但是又很害怕布農族因為擁有槍枝,會反抗日本政府。於是,日本政府訂定新的規定,沒收布農族所擁有的獵槍;這個規定,引起布農族的不滿。獵槍的沒收當然也影響了 Istanda氏族的生活,因為這樣就不能上山狩獵,有很多的儀式如射耳祭,也因此無法舉行。
對於獵槍被沒收的這件事,位在臺東的布農族人忍無可忍,於是跑到花蓮的拉庫拉庫溪流域去攻打日本人。在 1915年 2月 23日早上 6點,來自摩天格魯、戒茂斯兩社約 20名布農族人,由 Lavian(部落中有名望的長老)帶領,圍攻位在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大分駐在所。當時是大分頭目之一,拉荷阿雷的弟弟阿里曼西肯,聽到這個消息馬上跑到大分駐在所,希望將傷害降到最低。他來到駐在所時,已經有一位警官當場被狙擊死亡,駐在所警官隨即舉槍應戰。阿里曼西肯希望臺東的布農族人停止戰爭,這樣才不會遭致日警的全面報復,在阿里曼西肯勸說之下,布農族人回到臺東的部落。
當時布農族的成年男子,身上都會配有槍枝,這些槍枝是祖先代代相傳的東西,而槍枝則是輾轉從與荷蘭軍隊交易,或是清朝軍隊得來的。對布農族人來說,獵槍是獲取獵物的工具,也是很重要的打獵器具。剛開始,日本人還可以容忍布農族帶
當年的 5月初,拉荷阿雷之兄長 Huson(呼頌),因為細故與日本警察發生爭吵,被日本警察捉走。呼頌被關到山下花東縱谷的駐在所,在被關的期間,日本警察對他有很多身體及心理上的折磨,只給他微量的食物,不到幾天的時間呼頌因此死掉。拉荷阿雷心中非常的感傷,他覺得為什麼日本警察要這樣對待他們的家族,前幾個月家族們還為了臺東布農族人來到大分襲擊事件,而擔任日本警察和布農族的調解者,可是卻得到如此的對待,於是偷偷地與幾個氏族策劃襲擊大分駐在所。
5月 17日上午 11時 30分,花蓮大分莫庫拉蕃社的布農族人,帶著一股悲憤的心情,攻打大分警官駐在所。發動攻擊之前,阿里曼西肯帶領 7名勇士潛入大分駐在所內奪取警槍彈藥,然後潛回外面,從外面層層包圍,將午飯中的警備員全部殺掉,並放火燒掉駐在所。此次抗日事件共擊斃 11名警備員,僅有 1名巡查逃到伊霍霍爾社避難時被追殺而身亡,因此死難者共 12名。
建立新家園
大分事件後,日本人為了要控制大分地區,開始發動猛烈的攻擊。拉荷阿雷的 Istanda氏族,覺得已經不能在這個家園繼續生存下去。為了尋找更好的家園,起初先到新武呂溪馬斯布魯社落腳,最後才在荖濃溪上游的 Tamuhu(塔馬荷)建立新的家園,並且遠離日本的統治達十多年。拉荷阿雷為了守護家園,積極地與日本抗爭,最後仍然敵不過日本強大的武力,全族被遷到現今的高雄縣境內(已升格為高雄市)。布農族人為了尋找更好的地方,不斷地與強權反抗。雖然,現今的布農族人不再為遷移家園而煩惱,但布農族人仍然延續祖先護守家園、保衛部落的精神與主體社會相抗衡,才能在臺灣這塊土地上,重新找到符合布農族的自我治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