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惜字亭

作者:左春香

美濃惜字亭 第一頁 美濃惜字亭 第二頁
美濃惜字亭 文:左春香 文字與文明 大家都知道能識字真好,不僅可以閱讀幾千年以前的歷史過往、可以了解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可以遊歷各國的風俗民情;還可以透過文字的傳播,讓全世界的人閱讀到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觀感,產生人我與宇宙間的互動;「文字」讓這個世界變得熱鬧非凡又井然有序,可以說,「文字」是使得人類文明得以綿延傳承的大功臣。 敬字亭之由來 敬字亭又稱惜字亭、聖蹟亭,是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亭子。有時這種亭子會建在街道的交會點,或是學堂、廟宇的旁邊,因外表和廟裡焚燒銀紙、金紙的爐子有些類似,所以經常被誤解。 敬字亭之由來有一說法,據說清朝乾隆 30年間,美濃人梁起旺在路上悠閒的散步,當時一陣風吹來,路上的紙屑隨風一陣翻飛再度落下,正巧就落在梁起旺的腳邊。他拾起紙屑仔細瞧了瞧,看到字紙髒污、無法辨識,心頭為之一震。他一方面感嘆讀書識字是多麼重要又困難的事,人們不應該這麼粗魯的對待文字;一方面下定決心要推行尊重文字運動,不要讓字紙任意丟棄遭人踐踏。於是在下庄建造了一座敬字亭,作為字紙的焚化爐,讓所有的字紙化成灰燼,然後升天成仙。 美濃鎮的惜字亭 當年的尊重文字運動受到鄉人的認同,一直傳承到現在,已經歷經二百二十多年了。雖然美濃鎮 (今為美濃區 )裡也跟一般傳統臺灣農村一樣,許多古代建築面臨改建的命運,然而,單一個美濃鎮,目前就仍保有 4座「惜字亭」,密度之高是臺灣第一,可以說美濃鄉人對於這項珍惜文字和字紙的精神,相當重視。 其中,當年由梁起旺所發起建造,位於永安路與中山路交叉路口的這座惜字亭,在 1991年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古蹟中所代表的最珍貴的「敬惜字紙、尊古聖賢」的精神,終於被保留了下來,敬字亭的歷史意義也得到了應有的地位。 博士之鄉 早年,一般家裡的長輩會叮嚀小朋友,不要坐在書上、不可以跨越書本、不能吃雞爪,因為雞爪子吃多了會忍不住去撕書等等說法,來表示對文字書籍的尊重態度。美濃鄉人珍惜字紙的傳統,一般鄉民百姓是用更具體的行動來實踐。 像有一位 83歲的周老先生,每隔幾天就會騎著單車到路邊撿拾紙屑,將撿來的字紙小心的送到惜字亭,恭敬的上一炷香,誠心祝禱後點火燃燒,向設置於惜字亭前的創字先師「倉頡公」的神位表達敬意。 美濃地區向來有文化重鎮之稱。除了有名的美濃粄條和煙草產業之外,還有另一項特別的「名產」,就是美濃也盛產「博士」。當地人堅信,這是因為美濃人傳統以來,是秉持著客家人「耕讀傳家」的祖訓,並堅定的具體實踐「敬惜字紙、尊古聖賢」的精神,本地才會「博士之鄉」的美稱。 聖蹟會珍惜文字 現在社會上推行環保運動,設置許多的廢紙回收中心,將回收的字紙循環再利用,做成再生紙重新印上文字,惜字亭的焚燒字紙的功能因而降低。不過,這種紙類回收再利用的價值觀念和作法,與當年先民們不忍心看到有文字的字紙,毫無尊嚴的在地上任人踩踏的出發點是一樣的。 目前,美濃鎮(今為美濃區)上還有一個聖蹟會,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九,也是民俗「天公生日」的這一天,會舉辦一年一度的迎聖蹟大會,按照古禮將平日收集而無法再回收利用的紙屑焚燒,人們在羽化的灰燼中,滿懷虔敬天地、珍惜文字的精神。這種堅毅和持久的耐力,正是代表著客家族群堅持「耕讀傳家」的具體表現。 知識加油站 傳統以來,長輩們會用一些警告語或禁忌語的方式,表達對文字書籍與知識的「難得」,這是一種消極的作法;對於文字紙張的具體而積極的「崇敬」,我們則可以藉著古蹟「敬字亭」來了解。 臺灣各地有許多「惜字亭」或「敬字亭」,是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亭子,這種亭子有時會建在街道的交會點,或是學堂、廟宇、私人田宅的旁邊;但隨著時代演進和社會變遷,許多亭子已經被改建和拆除。目前全臺灣最密集的、保留最完整的「惜字亭」,是在有「博士之鄉」美稱的美濃鎮(今為美濃區),其與客家人堅持「耕讀傳家」的傳統,相當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