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岩雕的文化密碼

作者:黃有祿

萬山岩雕的文化密碼 第一頁 萬山岩雕的文化密碼 第二頁
萬山岩雕的文化密碼 文:黃有祿 在高雄縣美麗的茂林鄉(今高雄市茂林區)深山裡,靜靜的躺著幾座神祕的大岩石,這幾座大岩石圍繞著溪水散布著。這些大岩石上被刻畫著美麗的圖案,有的是圓圈圈,有的是人像、人臉、足跡,有的則是點狀,這些圖案所要表達的意思雖然至今仍無法解釋,但是伴隨著這些圖案的,卻是一個魯凱族萬山部落淒美的傳說。 女子烹蛇遭逐出部落 傳說一位萬山部落的男子娶了布農族女子為妻,這位女子趁家人上山工作時,將百步蛇與飯一起烹煮,結果使得家人日漸消瘦,後來被家人發現而將她趕出部落,於是這位女子傷心的離開部落返回家鄉。她一路上吃著百步蛇,吐出來的蛇骨頭掉落在地上,又變成了百步蛇。 這位女子一路上一直期盼丈夫會原諒她並接她回家,傷心的她於是在沿路的岩石上用手指劃上了許多圖案,也就成為萬山部落口傳歷史中「萬山岩雕」的由來。 傳說中的岩雕陸續被發現 1977年,當時服務於屏東師專的高業榮老師在調查魯凱族文化時,經由萬山部落的老人家口中聽到了這個傳說,於是在原住民朋友的帶領下,深入山區尋找到三座有著圖案的岩石。這些圖案的含意依有限的口傳歷史,至今仍無法獲得充分的了解,但因為臺灣其他地區並沒有發現類似的圖案,因此十分受到重視。 1989年,內政部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萬山岩雕」為三級古蹟,這三座岩雕依原住民的稱呼分別是「孤巴察娥」、「祖布里里」及「莎娜奇勒峨」。2002年時高業榮老師又發現第四座岩雕「大軋拉烏」,後來在一連串的研究探勘中,又陸續發現一些岩雕,在 2006年「文化資產保存法」新增遺址類項,於是更名為「萬山岩雕群」遺址,截至 2007年已知有四座共 14處岩雕。 多元族群融合彼此尊重 由於岩雕位置都在人煙稀少的深山裡,且在水岸邊的臺地上,據學者指出這些位置有可能就是早期原住民的居住地點。 而岩石的表面堅硬,這麼多複雜的圖案需要許多雕刻的時間,也代表著當時的生活條件有一定程度的藝術創作發展。惟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是用什麼器具來雕刻,若是使用鐵器,則依鐵 器傳入臺灣的年代,雕刻的時間必定晚於用石器雕刻的時間。 岩雕圖案代表了臺灣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豐富價值及歷史意涵。據學者指出,部分圖案雖然是臺灣其 萬山岩雕遺址一景/黃有祿攝影他地方所沒有的,但於臺灣鄰近的福建及遠在太平洋一方的夏威夷均有發現類似的圖案,因此萬山岩雕的文化特徵在環太平洋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值得研究的。臺灣長期以來是移民社會,從早期的漢人移民到後來國府遷臺的大規模移民,一直到近年來的外籍配偶,加上原已居住在這裡的原住民,各項文化交織融合成為臺灣的文化,所以萬山岩雕的文化不只是原住民的文化,更是臺灣文化的一環。 知識加油站 「縣定遺址萬山岩雕群」位於高雄縣茂林鄉 (今高雄市茂林區 ),環繞著濁口溪及馬里山溪周圍山區的臺地上,海拔約 1,000公尺至 1,400公尺之間,目前共發現四座 14處,未來不排除於研究過程中將會陸續發現新的岩雕。 岩雕群位處深山,交通不易,每逢雨季溪水暴漲便無法前往,乾季時前往探勘亦須裝備齊全由專業嚮導帶領下花費數日方能到達,且須向該地區管理單位申請才能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