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泉生—以歌逐夢
作者:吳玲宜
呂泉生—以歌逐夢
文:吳玲宜
你是否聽過我們的阿公、阿嬤輕輕地唱著老老的歌謠,如《六月田水》、《丟丟銅仔》、《搖嬰仔歌》似乎回憶著年少的過往。不要以為這些歌全都是上百年的民歌,其實有些都
是臺灣合唱音樂先驅呂泉生(1916-2008)創作的。雖然他的歌不像伍佰那麼「臺」,也不像時下 R&B或 Hip-hops那麼 High,但卻對鄉土充滿關懷與感情。
紛亂的時空,留下日後珍貴的民謠
呂泉生出生於臺中,少年時隨阿嬤到教堂,接觸了聖詩。青年時期赴日學習音樂的呂泉生,因父喪回國,而留下來工作。他積極參加臺北藝文活動,結識許多觀念相同、理念相合的文化友人,如張文環、王井泉、呂赫若、王昶雄、陳泗治等人。此時正值日本總督府在臺實施皇民化時期。
有一天,張文環完成了小說《閹雞》,大家看了都很喜歡,這部以臺灣南部店名為「閹雞」的中藥鋪發生的大大小小故事,描述著鄉民的生活。林博秋提議說:「太好了!我將它改為臺
呂泉生/圖片來源 :聯合報 (轉授權自臺灣微庫 )
語劇本,大家都來演個角色。」這一部在永樂座演出的《閹雞》成了當時最轟動的舞臺劇。戲劇演出時需要配樂,音樂由呂泉生負責,他就取材於臺灣民謠。嘉義出生的張文環提供了嘉義民謠《六月田水》和《一隻鳥仔哮啾啾》,宜蘭民謠《丟丟銅仔》則獲自臺北放送局(臺灣第一個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宋非我。歌仔戲《留傘調》則採集自永樂市場,北管曲牌《百家春》則採集自大稻埕藝旦間,這些民謠皆被呂泉生加以改編使用。當時處於皇民化時期,公開唱臺灣民謠是違反當局的禁令。演出後第二天,兩首歌謠《六月田水》和《丟丟銅仔》馬上遭到禁唱,只能改編為配樂型態演出。敢怒不敢言的臺灣觀眾在次日演出時,情緒宣洩、淚水直流的仍跟著配樂大唱著歌詞。
1945年 8月,日本被打敗了、戰爭結束了,可是臺灣民謠一樣處於邊陲文化,政府官員認為臺語歌是低俗、不登大雅之堂的。1960年代的電視臺、電臺每星期只能在限定的時間內播放臺語歌曲,臺灣民謠漸漸地被遺忘了。有人甚至以為《丟丟銅仔》、《六月田水》和《一隻鳥仔哮啾啾》是呂泉生創作的,呂泉生在不知不覺中因為《閹雞》這舞臺劇的配樂而復甦了珍貴的民謠。
《搖嬰仔歌》—臺式父愛的傳遞
1945年的臺灣,每天都受到美軍轟炸,人們天天「躲空襲」。29歲的呂泉生結婚了,美麗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可愛的兒子,每天抱著兒子不停地「搖啊搖」地說:「你是阿爸的心肝寶貝!快快睡!快快長大。」可是每當在這最幸福的時刻,空襲的警報器就大聲響起,全家人抱著小嬰兒,跑到防空洞去躲避敵人的轟炸。呂泉生心中想著為了妻兒的安全,只好對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兒子說:「你和媽媽到豐原神岡鄉下的阿公阿嬤家住比較安全,戰爭結束了爸爸再帶你回臺北。」留在臺北工作的呂泉生,對初生兒子每天的思念,只能寄情於音符,因此創作了《搖嬰仔歌》這首歌,以遙寄思妻念子之情,在襁褓的小嬰兒似乎也感受到歌謠之美,猶如父親在旁輕輕哼唱,哄他入睡。
呂泉生的《搖嬰仔歌》,以臺語念謠質樸的唱念音型為基本旋律素材寫作,反覆迴盪,溫暖深情的吐露了父母親對於子女無私的奉獻與期盼平安成長的心情。歌詞初稿原先是寫於 1945年 6月,由呂泉生岳父蕭安居牧師所作。目前的歌詞是 1952年由盧雲生先生所改填。此曲曾入選日本 NHK電視臺「世界十大搖籃曲」。部分歌詞是這樣唱著:「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搖子日落山,抱子金金看,子是阮心肝,驚你受風寒。」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用音樂打開臺灣人心內的門窗
呂泉生所創作的歌曲不僅深扣著民眾心弦,更可從其作品中清晰反映臺灣文化各時期不同的背景。1960年代之後,社會經濟型態轉變,農村呈現萎縮狀態,一群一群的農村子弟來到城市討生活。呂泉生以這首曲子來安慰著這些離鄉背井為求更美好生活的年青人,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各種困難,展開信念迎向未來。但他的歌曲所安慰的不止是到異地求職的朋友,更不只於農村子弟,任何人聽這首《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無疑都是一股暖流,安慰著漂泊的異鄉人、貧乏的城市靈魂。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歌詞由王昶雄先生所作,歌詞兼具優美、通俗的特質,「五彩春光」、「青春美夢」、「門」與「窗」等用詞的貼切寓意和詩意想像,加上呂泉生以語音的自然朗讀出發的抒情曲調相結合,樂曲創作極為成功,使大家容易朗朗上口。我們的耳邊亦似乎聽見,在遙遠的洛杉磯 Hacienda heights山上,這位 92歲的臺灣前輩音樂家,用他溫柔低沉的聲音,向我們唱著:「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雖然春天無久長,總會暫時消阮滿腹辛酸。春光春光你何在,望你永遠在阮心內,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呂泉生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例如:盼望族群和諧相處的《杯底不可飼金魚》、原住民音樂採譜與編曲的《快樂的聚會》、以歌仔戲曲調編曲的《農村酒歌》、活潑可愛的《飛快車小姐》、古典詩詞的《將進酒》、懷鄉的《我愛臺灣我的故鄉》、旋律優美的《失落的夢》..等,歌曲平易可親、曲
調優美,而且呼應時代氛圍的歌曲仍四處在傳唱著。這些濃郁的作品,必將生生不息地在大地上滋長,永永遠遠著感動人心。
知識加油站
呂泉生(1916-2008),是一位兼具感性和理性的聲樂家,他腳踏實地、以歌築夢,創作了許多聲樂作品,主編音樂刊物《新選歌謠》,並且創辦榮星兒童合唱團。他也為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現今實踐大學前身)創設音樂科。呂泉生畢生推廣音樂,致力合唱音樂和學校音樂教育之提升,對當時臺灣新音樂有重大貢獻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