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泗治—彈鋼琴的牧羊人
作者:吳玲宜
陳泗治—彈鋼琴的牧羊人
文:吳玲宜
有位年輕人曾這樣描述著:「淡江中學魔法學校的神奇校長,沒有長長的白鬍子,卻有獨特的魔杖—他的鋼琴。個子高高、身型優美的陳泗治校長,厚厚的眼鏡和嚴肅的表情,對什麼事情的標準都很高,有很多規矩。不過他非常疼愛學生,有時近乎縱容。他常常以鋼琴來安撫被送到校長室等待『處理』的學生。一個憤怒反抗的孩子被『捉』進校長室,繼續大哭大叫,或是又害怕又生氣地顫抖,校長通常只是溫柔地問他問題,甚至一語不發,就走到鋼琴邊彈起貝多芬的奏鳴曲,在音樂聲中,學生逐漸平靜下來,願意面對問題。」這位校長就是陳泗治(1911-1992),臺灣音樂教育家、榮星兒童合唱團指揮呂泉生譽之為「偉大的完人」。
在這個學校,學生感受到它散發出「愛」與「美」的力量,
在威權時代拒絕被污染的學習環境,學校的教育理念也可以自由地發展。這個神奇學校,1914年由宣教士馬偕牧師的兒子偕叡廉創辦,本著基督教精神,灑下藝術和人文關懷的種子。年輕的陳泗治與他的鋼琴老師德明利姑娘創辦純德女中的音樂科(臺灣最早的中學音樂班),1955年純德女中和淡水中學校(男校)合併為淡江中學後,陳泗治擔任校長,直到 1981年退休。這三十多年間,他全心奉獻給淡江中學,以人文主義及宗教家的精神治校,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時間、精神、金錢奉獻給需
要幫助的學生。他無私的教育方式,灌溉、肥沃了年輕一代的心田,並在音樂的領域中開花結果。
集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及牧師於一身
陳泗治,1911年 4月 14日出生於臺北士林,他是一位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及牧師。基督教傳到臺灣帶來西洋音樂,陳泗治隨著來臺傳教的吳威廉牧師娘及宣教士德明利姑娘學習鋼琴,授業於神學院的他,利用課餘再鑽研鋼琴及理論作曲,日治時代進入日本政府培育臺灣公學校師資的「教員講習所」, 1934年赴日本東京神學大學,並隨木崗英三郎學習作曲,成為臺灣早期學習西洋音樂的音樂家。
日治時代的陳泗治相當活躍,1942年他在臺北市中山堂親自指揮首演自己的新作《上帝的羔羊》神劇,首創日治時代臺灣人發表作品及寫下自作、自唱、自演的光榮歷史。
陳泗治也曾組「協志會」,這個社團充滿朝氣,社團中青年學生都如自家人,陳泗治帶領他們歌唱、教授鋼琴,以音樂來吸引,以神的道理來教導。戰後初期,協志會的活動達到空前的高潮,辦「國語學習班」,研讀三民主義,升國旗、唱國歌、國旗歌,編寫〈臺灣光復紀念歌〉表達愛國的心意。但是,二二八事變之後,肅殺的氣氛籠罩整個臺灣,陳泗治告訴青年學生們:「協志會的成員們,在這動盪不安的時局裡,為了自己的安全及日後的前途,你們各自散去吧!免得惹來麻煩。」 1947年 8月陳泗治也帶著全家搬往淡水。
戒嚴時期,陳泗治遠離紛擾的世俗世界,隱退於淡水山上,在淡江中學專心教育,默默在他自己園地裡,散發幽香,藉由鋼琴抒發自己的情感。如果鋼琴是陳泗治的初戀情人,那麼,作曲就是他抒發理念的最佳獻禮。他的作品中,宗教歌曲是表達他一生忠於信仰的最佳寫照。其中四首詩歌,收錄於臺語《聖詩》集。他也和其他教會音樂專家新編長老教會《聖詩》,完成 523首詩歌的彙編工作。此外,陳泗治指揮臺北聖樂團,演唱海頓的《創世紀》、韓德爾的《彌賽亞》,這些大作品在當時的演出,可謂驚人之舉。雖然他偶而也入城擔任全臺鋼琴比賽的評審,或是參加「製樂小集」的活動與擔任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監事,但他從不眷戀名利,甚至將退休金又捐回淡江中學。他認為他的一切,皆是上帝所賜,有基督的愛與他同行,就是最大掌聲和讚美。
彈鋼琴的牧羊人
陳泗治的鋼琴作品表現出浪漫樂風格及刻劃濃厚的臺灣景致,作品中的真誠自我令人激賞。如 1939年的鋼琴組曲《臺灣素描》,是陳泗治在環島的火車上看到的臺灣景色,一一地把它轉化為鋼琴的樂聲。1938年的《幻想曲—淡水》,主要描述的是他在淡水的日子,那裡是他待過近半世紀的地方,早年的淡水中學校是學習的開始,之後的淡水是他成家立業完成夢想的處所,也是他身為上帝牧羊人眷顧羊群學生的地方。這首曲子雖然只是樸實的描述淡水一天的日出、日落,卻優美流暢,令人心曠神怡。換句話說,陳泗治描述的只是淡化的自我,輕輕地發抒感情,是他心靈平靜的寫照。
陳泗治 1978年創作《幽谷—阿美狂想曲》,是為他的一位阿美族學生所做的,這位來自花東的青年,考上了大學音樂系,畢業後並申請到加拿大深造,成為人人敬愛的牧師。
我們從他的曲子中了解他純樸無華、道德崇高的個性,是一個內心平和、無欲無華、清澈心靈的人格者,不僅是個音樂家,更是一位崇高的傳道人。
淡江中學退休後,陳泗治選擇默默地飛往退休的落腳處—子女定居的美國洛杉磯。最初幾年,他思緒常是反覆不安。心中常想:「我人已在美國,這樣的抉擇對嗎?我要不斷地禱告,我的天父會告訴我答案!」他在每日的晨間散步時,反省他一生與神、與淡江、與音樂的關係。在南加州溫暖的氣候和家人的細心照顧之下,有一天在他禱告的時候聽見了!他明白:「這是上帝為你預備的安養之處。」他也聽見:「為海外的臺語教會新編一本臺語聖詩,這是你最後的音樂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