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臺灣新文學之父

作者:陳萬益

賴和—臺灣新文學之父 第一頁 賴和—臺灣新文學之父 第二頁
賴和—臺灣新文學之父 文:陳萬益 臺灣歌謠作者鄭智仁有「走街仔先、走街仔先,替人看病走代先」的臺灣歌謠,是為了紀念另外一位受人敬愛的彰化醫生—賴和。「走街仔仙」是賴和自己謙虛的稱呼,因為他常常應病人家屬要求「往診」,奔波於街上,到病人家看病,不管刮風或下雨,一生行醫,救人無數,是地方上的仁醫,贏得「彰化媽祖」的美名,甚至一度盛傳賴和墓草可治病,以致於草被拔光光。但是,在歌詞中,除了菩薩心腸的讚譽之外,特別推崇賴和的勇氣,因為賴和的一生都處在日本殖民壓迫的時期,他以文學創作和文化運動帶領了臺灣人度過那一段黑暗的歲月。 賴和出生於 1894年,也就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前一年;1943年過世,來不及迎接臺灣的光復。他雖然先接受傳統的書房教育,因此漢詩漢文都寫得不錯,但是,他也接受了現代的學校教育,畢業於臺大醫學院的前身—臺北醫學校,所以,他是日本時代兼有新舊文化的知識菁英。 在青年時期,賴和及其同代的知識青年一樣,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自決的思潮衝擊,深深意識到日本殖民統治底下的臺灣人是二等國民:政治的壓迫、法律的不公、經濟的剝削,使臺灣人做牛做馬,仍然流離失所,不得溫飽;還要在「大人先生」(警察)作威作福底下,忍氣吞聲。因此,他們組織「臺灣文化協會」,從事各種政治和社會運動,不斷地抗爭。統治者則以各種手段鎮壓。1923年 12月,賴和及其同輩數十名以「違反治安警察法」被逮捕,賴和雖然被關多日後無罪釋放,民眾以英雄來迎送;但是,此後賴和醫院就經常要面對警察騷擾;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賴和再度莫名其妙地被關押監牢 50天,雖然再以無罪釋放,然而身染重病,一年多之後就過世了。 賴和在從事對殖民壓.的抗爭過程中,深深感受到臺灣人被殖民壓.的悲哀;而更悲哀的是:大家似乎都覺得沒有力量去解除這外來的不平和痛苦,似乎都只在期待超人的出世,來替他做那所願望而做不到的事情。這樣的精神墮落之難醫,遠較肉體之病更嚴重。所以,在忙碌的醫病生涯中,他拿起了筆,以新文學的創作,來從事啟蒙民眾的工作。 賴和的漢詩雖然寫得很好,但是,他覺得新詩和小說更具有時代的精神,而白話文遠較文言文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當然,他閱讀了大量的中國新文學作品,也親近外國文學作品,因此,在 1920年代他使用極有臺灣特色的語言,兼有中國的白話,又有臺灣話和殖民地日語的文字;以寫實的手法、抗議的精神,曝露殖民統治的不公不義、人民的苦難與不幸、知識分子的頑強與懦弱。小說《鬥.熱》、《一桿「稱子」》、《蛇先生》、《浪漫外紀》、《惹事》等;新詩《流離曲》、《南國哀歌》、《覺悟下的犧牲》等名篇既記錄了時代的苦難,鼓 舞了時人的精神,也成為不朽的篇章。他的努力也帶動了新文學的創作,楊逵、楊守愚、朱點人等名家都受他啟發和栽培,因此被尊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臺南的詩人吳新榮則認為賴和的人道關懷及其對底層民眾的悲憫,使其在臺灣文學史的地位,猶如魯迅在中國,高爾基在蘇聯一樣,都奠立了可貴的革命傳統。 賴和為民抗爭,一生勞瘁,雖然終歸失敗,但他的精神則為後代感念。「和仔仙」是彰化人對他既敬又愛的暱稱;賴和紀念館、「前進」紀念碑等則是彰化的重要景點,其人已逝,「世間未許權存在,勇士當為義鬥爭。」精神永遠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