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理和—客家原鄉人文學
作者:彭瑞金
鍾理和—客家原鄉人文學
文:彭瑞金
鍾理和,1915年出生於屏東高樹大路關(今高樹鄉廣興村)客家農家,但他的父親不是普通的農民,很早就懂得把農產品加工之後,輸往國外銷售,又從國外進口貨品,在屏東街上經營布莊和杉木行。鍾理和從小就在優渥的家庭中長大。
小學畢業後,他因為身體檢查不通過,未能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及表兄弟等一起進入中學念書,對他是一大挫折,卻使他轉往另外的人生軌道發展,立志走寫作的路。不過,那個年齡的鍾理和只是泛文藝的愛好者,《楊文廣平蠻十八洞》、《紅樓夢》、新體小說..一概來者不拒。真正決定他的文學性格的是,他的人生遇到困境,以及面臨的抉擇。19歲那年,鍾家因為投資中國海南島的計畫失敗,到高雄縣(今升格為高雄市)的美濃尖山買下數百甲的土地經營農場,鍾理和因為到農場幫忙,而認識了同姓女工臺妹(臺妹在小說裡,被稱作平妹),進而相愛相戀。二人的結合遭到封建保守的客家社會和家庭的強力反對。鍾理和在預備當作家的準備階段,透過閱讀,吸收了不少現代社會的新知,他的知識、學識告訴他,他和臺妹的結合,絲毫沒有近親結婚、血緣太近的優生顧慮,反對他們的,反而是由於無知、落後、不科學的封建意識,他決定反抗到底。
為了反抗封建和無知,他付出了重大的現實代價。他和家
《夾竹桃》是根據中國見聞寫的小說,在這些作品裡難掩他對想像中國,特別是北京人的失望。他看到了周遭的北京人的吝嗇、自私、卑鄙、貪小便宜、好事、多嘴,動不動便爭吵。沒有神、沒有信仰,顯示他是一位絕對的人道、人性捍衛者的作家本質。1945年 8月,戰爭結束,鍾理和及所有旅居北京的「白薯」—臺灣人,都不受歡迎,只好在歷經艱辛之後,於次年春天回到臺灣。不久,即應聘至屏東內埔初中擔任國文教師,卻不幸在兩個多月後在宿舍裡吐血、發現患了肺結核。
之後,離家北上治病,直到 1950年 10月底,始痊癒返回美濃。肺結核在那個時代算得上是無藥可治的絕症,所幸鏈黴素的發明,及時救了他。但因為新藥昂貴,療程漫長,臺妹幾乎賣光鍾家留給他們的祖產,鍾理和自己也經歷兩度生死一線間的胸腔整形手術,鑿去六根肋骨,才保得一命。經肺結核重創的鍾理和生命,從出院到 1960年 8月 4日去世的不足十年間,綻放了鍾理和文學生命的光芒。他把自己生命所受到的煎熬和歷練化作鍾理和文學。
鍾理和生命的最後十年,先是完成了《笠山農場》、《貧賤夫妻》、《奔逃》等,因同姓之婚經歷的生命磨難為背景的文學,他們以同命鴛鴦的真情摯愛,見證同姓之婚,他們極為艱困的現實中,卻一再遭逢人生的重大考驗。戰後回到家鄉,剛剛嶄露曙光的生命,即遭形同絕症的肺結核,奪走財產和健康;好不容易從病魔手裡死裡逃生,健壯、最能為他們的婚姻
作見證的次子,卻不幸夭亡。層出不窮的生命磨難,不但沒有把他從現實生活中打倒,也不影響他對人生、生命真摯而堅定的信念,始終依然保持他對生命的崇仰。在他的生活和生命面臨最高苦難承載的時候,他的筆下出現《笠山農場》裡的饒新華,《菸樓》裡的蕭連發,《老樵夫》裡的邱阿金,他們都是把生活當信仰的誠摯的生命信徒。鍾理和發現他們,將他們視為詮釋生命的典型,等於證明鍾理和與他們是相同信仰的生命信徒。鍾理和是一顆苦難磨亮的生命寶石,他把生命寶石化作文學,照亮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