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新—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作者:楊國慶

郭雨新—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第一頁 郭雨新—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第二頁
郭雨新—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文:楊國慶 苦學出身 郭雨新,宜蘭縣人。他的父親是一位秀才,學識豐富,因為有讀書人的民族意識,在日治時代時,開了學校教導學生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讓日本人非常感冒。後來,父親因 郭雨新/臺灣微庫提供 為替朋友作保而被連累,導致家道中落,並在郭雨新 14歲時病逝。父親過世後,郭雨新只好輟學去當工友,但他仍未放棄學習; 17歲時,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宜蘭農林學校(今國立宜蘭大學前身),不過還是因為家境貧寒而無法就讀。這時候,板橋富商林松壽剛好到宜蘭遊玩,聽見了這件事,對於郭雨新苦學的精神非常感動,所以決定資助郭雨新讀書與生活的各項費用,讓他可以一直念到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農經系畢業。 人品高尚 郭雨新相當孝順母親,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端燕窩湯或木耳湯到母親的房間讓母親享用。平常在家吃飯時,郭雨新也會跟著家人一起幫忙做飯的女佣把菜端上桌,大家再一起禱告和開飯。 其實郭雨新相當具有企業方面的才能,大學畢業後便到他的貴人林松壽先生的公司上班,獲得重用;後來,又到上海經商,迅速累積財富。但是,他卻把心力用在臺灣的民主運動上,錯失很多致富的機會,如果他能專心從商,一定會在企業上有一番成就。這種不肯妥協,堅持理想,抗拒威脅利誘的風範,實在是臺灣政治人物的良好示範。 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郭雨新一開始先加入中國青年黨,因緣際會,遞補因病辭職的省議員呂永凱,以青年黨黨員的身分成了省議員。之後,因為他能言人之所不敢言,努力爭取言論、出版、結社自由,還連任了臺灣省第一、二、三、四屆省議員,一當就是 25年,相當有威望;也因為他的直言敢言而贏得了「小鋼炮」的美譽,與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合稱為省議會的「五虎將」,再加上許世賢, 6人被稱為「五龍一鳳」。不過,這樣的言論在當時的社會顯得大膽,也因此成為當時執政黨的眼中釘,但是在宜蘭鄉親的眼中,郭雨新是一位和藹的仕紳,每當宜蘭鄉親來找他時,郭雨新總是用親切和藹的態度對待他們,也因為他總是很關心宜蘭農民的問題,讓他還有個「牛背上的民主騎士」的稱號。 政壇風雨 1959年,郭雨新參加了成立「中國民主黨」的行動,還成為重要領導人物之一,雖然「中國民主黨」最後並未成立,但是郭雨新沒有因此而氣餒,他還是堅持追求民主。1973年的增額監察委員選舉,郭雨新也參加了,沒想到他竟然以零票落選。 兩年之後,郭雨新已經 67歲了,他以「不死的虎將、壯心未已」的心志,參加了增額立法委員選舉,雖然受到了選民的熱烈支持,卻還是「意外」落選,當時郭雨新的廢票竟達 8萬多票,以最高票落選,這讓很多支持郭雨新的宜蘭民眾忿忿不平,紛紛上街頭抗議,郭雨新卻勸導大家要溫和處理事情,這讓現在政壇上赫赫有名的田秋堇、陳菊、吳乃仁、林正杰等人,都深受影響,還有林義雄和姚嘉文,甚至還幫郭雨新提起訴訟,這是臺灣政治史上第一件有關選舉不公的訴訟官司,雖然後來訴訟被駁回,但林義雄和姚嘉文一起合寫了一本《虎落平陽》,表達他們的不滿。即使如此,郭雨新當時參選時所提出的政見,像是國會全面改選、取消戒嚴、解除報禁、司法獨立等等,現在都已經實現,可見他是個很有遠見的人! 心繫臺灣 1976年,郭雨新因為參選時的政見不被執政黨所接受,被迫無奈的離開臺灣,他到了美國,組成「臺灣民主運動海外聯盟」,並擔任主席,與海外的僑民合作,仍然積極關懷臺灣。可能感受到當時美國的民主氣氛,他在臺灣還是一黨獨大的年代宣布要競選總統,非常不簡單,只是在 1985年 8月,郭雨新因為膽管結石和肝臟併發症去世了,執政黨終於同意讓他回臺,這才讓一直心繫臺灣的民主鬥士郭雨新可以回他日夜思念的臺灣安葬,當時,宜蘭的鄉親都還抬棺送殯,氣氛非常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