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五福—噶瑪蘭的燭光

作者:楊國慶

陳五福—噶瑪蘭的燭光 第一頁 陳五福—噶瑪蘭的燭光 第二頁
陳五福—噶瑪蘭的燭光 文:楊國慶 「請把燈光拿高點,好照亮不幸人們面前的道路。」 ——海倫凱勒 臺灣史懷哲 1946年,陳五福醫生回到故鄉羅東,開設「五福眼科診所」,以其高超的醫術,醫治眼疾患者重見光明;後來還成立了「慕光盲人重建中心」,使失去光明的盲人殘而不廢。教會的人尊稱他為「陳長老」、「五福長老」;宜蘭人則稱他為「五福仙」、「羅東聖人」,還讚譽他是「噶瑪蘭之光」。他卻謙虛地說,他只是「噶瑪蘭的燭光」。陳五福一生得獎無數,為社會福利工作出錢出力,不求回報,他可說是臺灣的史懷哲! 物質匱乏、精神豐盈的成長時期 陳五福生長在宜蘭羅東,他的父親原本是位農夫,後來棄農從商,是個非常向學的人,所以自然也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陳醫生自小在讀書風氣興盛的家庭長大,雖然物質生活不是很好,但是精神生活豐富,成績也是一等一的好。 有次,陳醫生和哥哥同時因為成績優良要上臺領獎,但家裡的錢只夠買一雙鞋,所以陳醫生的哥哥就先穿上臺領獎,領完獎後立刻跑下臺到陳醫生身旁,把鞋子脫給陳醫生穿上臺領獎;和哥哥輪流穿同一雙鞋上臺領獎的回憶,對陳醫生來說是很珍貴的記憶與經驗。 醫生、社會工作者及發明家 從小,陳五福醫生就是乖巧懂事又聰明向學的孩子,求學過程也很順利。大學原本念的是農學院,後來因為沒興趣,重考一年,改讀醫學院。大學畢業後,他曾經在臺北的醫院當了幾年的眼科醫生,但為了要為故鄉的人多付出,於是放棄人人稱羨的工作,回到故鄉羅東開設眼科診所。陳醫生非常有愛心,當時臺北醫院的初診費用要 200元,複診費用要 150元,而陳醫生的五福診所無論初診、複診一律 5元;遇見窮困的病人甚至免費看診或開刀。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與愛心,診所在短短時間內,就成為鎮上最有名的醫院。 41歲時,陳醫生看到病人失去光明的痛苦,自己也感同身受,加上受到史懷哲的影響,決心替盲人找尋出路;於是,他拿出自己的積蓄籌建臺灣第一座盲人學校—「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為了讓原本就因為失明而經濟困難的盲人可以就學,學校是完全免費的;也因為這樣,要維持學校的運作,開銷非常大。因此,陳醫生除了看診、開刀外,還要四處募款來維持學校的運作。 在學校裡,學生可以利用專業的盲人學習器材學習知識,也可以學習一些實用的技能,像是按摩等等;慕光盲人重建中心不但培養出盲人博士,也教育出許多訓練有素的按摩師。而為了讓學生可以更順利學習,他甚至發明了很多東西。例如改良了國際通用的點字法,成為「臺語點字法」,發明「有聲計算機」等;另外,他還發明了檢查視力的機器「視網膜中心機能檢查儀」、「眼壓器」、「電波操縱迴轉式視力檢查儀」、「黃斑部檢查儀」,屢受表揚。 以海倫凱勒、史懷哲為師 陳醫生一生深受海倫凱勒與史懷哲的影響。海倫凱勒是位聾啞盲的重度傷殘者,但是她拒絕向殘障屈服,反而努力奮鬥的故事,讓陳醫生很是佩服;他常常用海倫凱勒的故事來鼓勵他的盲人學生。 而史懷哲對陳醫生的影響更大。史懷哲多才多藝,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他卻願意捨下一切到生活條件很差的非洲行醫。陳醫生很崇拜史懷哲,他曾經寫信給史懷哲,而史懷哲竟然也給陳醫生回信了;信中他稱讚陳醫生所做的事是很有意義的。這讓陳醫生對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兩人通信了 6年之久,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陳醫生曾用書法寫了一個「壽」字和臺語詩歌唱片送給史懷哲當生日禮物,史懷哲很喜歡,常常放臺語詩歌給朋友聽,拿書法給朋友欣賞。後來,陳醫生想說史懷哲年紀大了,想去非洲探望他,可惜在行前史懷哲就去世了。 陳五福醫生的善行遠播,有次,陳醫生到臺北參加一位盲人學生的新居落成,臨走前學生幫他付了 100元的計程車車資,當時的計程車司機很不以為然,跟陳醫生說:「在這世界上只有陳五福醫生有資格接受盲人的錢。」後來,計程車司機知道他就是陳五福醫生後,連忙道歉。 曾有一位陳醫生的外國朋友想寄封信給他,但是不知道住址,只在信封上寫「中國陳五福醫師」,如果他是寫「臺灣陳五福醫師」,那信件還會寄到臺灣,再憑著陳五福醫生的名氣,可能會寄到陳醫生手上,可是他寫的是中國,於是信件被寄到中國大陸去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信件卻從中國大陸輾轉寄回臺灣,然後寄到陳醫生手上;寄到中國大陸的信能再寄回臺灣,可見陳醫生名氣之大。 後記 陳五福醫生已於 1997年去世,目前五福診所改由女婿林逸民醫生擔任院長職務,「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由他的大兒子陳淳志接棒。